
呂怡瑾醫師復興區羅浮義診
台灣的健保普及性使得民眾在尋求醫療幫助方面比其他國家來得高。然而,由於地理環境的限制,台灣約有65個鄉鎮成為醫療便利性和資源不足的偏遠地區,本次義診的地點位於其中之一,桃園復興區的羅浮(資料來源:衛生福利部中央健康保險署)。
義診顧名思義就是在醫療缺乏的偏遠地區,不向民眾收取醫療費用,提供相同的醫療處置,藉此減少城鄉間的醫療差距。本次到訪的羅浮,因為老年人口較多且多半從事務農工作,主要的看診問題會比較偏重在筋骨痠痛上。
根據全聯會中醫臨床治療指引的定義,「筋骨痠痛」是由於慢性勞損、長期姿勢不良,或因外傷、關節退行性改變,導致肌肉、韌帶緊繃,出現筋骨僵硬、痠脹疼痛、沈重感、關節活動受限等症狀,日久遷延不癒之慢性痠痛症。日常衛教除了提醒不要長時間維持相同姿勢或動作、適量的運動及溫水浴或泡腳外,刮痧或拔罐也是民眾常在家裡自行操作的處置方法。但在操作這兩項療法時,需要注意衛生清潔,因為操作時會伴隨皮膚損傷及微血管破裂。很多人習慣看到青紫一片才停止,但要提醒的是,微出痧點即可,否則可能造成身體另一種傷害。
中醫在居家醫療、義診或偏鄉醫療上,因為治療工具多元,包括中藥、針刺、艾灸等,另外還有藥膏、貼布、噴劑等,可以針對不同的情況給予相對應的處理,因此能夠快速且方便的解決民眾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