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種婦女常見的尿失禁!沈欣儀醫師的現代華佗開講

2024年12月4日接受台北經營管理研究院的邀請,由沈欣儀醫師分享健康講座「現代華佗開講」,主題為「漏尿好尷尬!?談婦女兩種尿失禁」。

尿失禁是很普遍的疾病,雖不至於造成生命危險,卻對生活品質帶來很大的影響。根據國健署統計,20歲以上女性的尿失禁盛行率大約為3成,45歲以上曾⽣產的婦女更是高達6成,其中很影響生活的大概一半,卻只有少數人會前來求診。推測原因可能是這個症狀較為害羞或是害怕要開刀,但其實尿失禁真的很常見,並且有行為治療、中西藥內服、運動加強、針灸刺激、電波/磁波、手術介入等多種治療方式,身為醫者,真的很鼓勵大家勇敢求醫,揮別底褲濕濕、身上有異味等尷尬情況。

尿失禁的原因

排尿可以想像成膀胱和尿道的壓力角力,再加上大腦的控制組成。當交感神經興奮,尿道肌肉收縮則尿液無法排出;反之,當副交感神經興奮,膀胱逼尿肌收縮,促使尿液進入尿道,此時若大腦決定可以排尿則會放鬆外括約肌而排尿。而當儲尿量達到一定程度,膀胱這邊也有感覺神經可往上傳導至大腦,提示尿漲的感覺,來啟動排尿。因此,若神經系統有問題,造成膀胱過度收縮或尿道異常舒張,都有可能形成尿失禁。而骨盆腔的肌肉與韌帶支撐起泌尿系統的結構,也是尿液不會漏出的重要關鍵。

最常見的兩種尿失禁

婦女最常見的有應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應力性尿失禁常在跑步、咳嗽、打噴嚏等腹壓增加的狀況下發生;而急迫性尿失禁的特徵則是一有尿意就憋不住,並經常合併頻尿、夜尿等困擾。亦有部分婦女合併兩種狀況,便稱為混和性尿失禁。

  • 應力性尿失禁常見於以下幾種狀況:

1. 產後骨盆底肌肉鬆弛,使膀胱頸過於鬆動

2. 患有慢性咳嗽、習慣性便秘、子宮肌瘤,或常需搬負重物等,在腹壓增加的情況下,膀胱會比尿道承受更多壓力,因此促進逼尿肌收縮

3. 停經的婦女體內雌激素下降,對括約肌與黏膜失去保護,造成尿道閉合不全

  • 急迫性尿失禁常見於以下幾種狀況:

1. 長期憋尿者易使膀胱脹大、泌尿道反覆感染、排尿神經過於敏感;若嗜喝咖啡、茶飲等利尿飲料又不按時排尿的話會更加重症狀

2. 中風、脊椎損傷、帕金森氏症等神經病變,無法抑制逼尿肌收縮

3. 停經後婦女的尿道閉合不全,會造成應力性亦會造成急迫性失禁

總而言之,可以用上面這張圖想像:當寶特瓶一直漏水,應力性尿失禁是結構鬆弛,也就是寶特瓶的瓶蓋(骨盆腔肌群、韌帶)鬆開了急迫性尿失禁則像有人一直擠壓瓶子(神經異常過度收縮肌肉)誘發漏水

尿失禁的併發症

尿失禁可能引發後續的健康問題,值得大家注意,常見的有:

1.  ⽪膚問題:會陰紅腫、⽪疹、異味
2. 感染問題:泌尿道反覆感染
3. ⼼理障礙:漏尿造成⽣活不便、不敢出⾨、影響社交、性⾏為時漏尿影響夫妻關係,進⽽產⽣憂鬱、焦慮

尿失禁的治療方式

西醫治療有手術(適合應力性)、藥物介入(適合急迫性)、行為治療電刺激或磁波治療陰道雷射等。

中醫治療則分為中藥、針灸、雷射針灸:

  • 中藥可提供肌肉升提的力量、加強神經功能,並改善焦慮與泌尿道感染等後續併發症
  • 針灸治療可刺激神經肌⾁,見狀骨盆底肌群
  • 雷射針灸則是新興治療方式,透過雷射光刺激穴位,達到和傳統針灸類似的效果。雷射針灸的好處是患者不會感到疼痛,也較節省時間,惟這是自費項目(長庚醫院收費標準約一次療程400元),歡迎透過長庚中醫婦科團隊的line(點選右上角line圖案)進行諮詢或預約治療唷!

尿失禁自我保養

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可以讓尿失禁不找上門,若已患有尿失禁也不用太擔心,透過日常保養能讓漏尿狀況越來越少發而達到穩定~

排尿習慣養成

  • 不刻意憋尿,也不要一有尿意就⽴即跑廁所,可以休息約5~10分鐘再上
  • 休息時維持平穩呼吸,並轉移注意⼒(可以看書、聽音樂)
  • ⼩便時放輕鬆,並放慢步調讓膀胱把尿液排乾淨
  • 避免沖澡時小便,依照正常小便方式上完再洗澡

生活起居改善

  • 維持規律睡眠
  • 減少茶、咖啡、酒精攝取
  • 避免冷飲與生冷食物,例如:蘿蔔、瓜類
  • 維持每小時100-200 cc 飲水量,喝水不要一次喝太多,要少量多次
  • 若有慢性咳嗽、便秘等問題宜積極治療

運動與穴位按摩

  • 勤練習凱格爾運動,坐姿、站姿、躺姿皆可練習
  • 瑜珈:膝胸臥式、橋式、嬰兒式等
  • 穴位按壓(每日每穴早晚各100次):太谿、足三里、三陰交、太衝

沈欣儀醫師於華佗開講講座時協助聽眾找取穴位

 

以上就是本次講座內容的介紹,若大家對於婦女尿失禁有任何問題,都可以到沈欣儀醫師的門診諮詢喔!★門診時間請點我★

 

主機服務:金城事務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