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皮膚搔癢

文/呂怡瑾
長庚紀念醫院 中醫婦科主治醫師

坊間總有很多不可考的傳說,包括「懷男生皮膚變差,懷女生皮膚變好」或是「懷男生肚子是尖的,懷女生肚子是圓的」,當然以現在醫學角度來看,可能多少和懷孕後的荷爾蒙變化有關,但其中一個和荷爾蒙變化有關的症狀,卻是媽媽懷孕甚至是產後的夢魘,就是「妊娠搔癢症」。

為了要維持胎盤的穩定性,所以準媽媽體內的黃體素、性荷爾蒙及黑色素細胞刺激素都會增加,導致皮膚乾癢甚至暗沈,根據不同表現可分為以下診斷:

  1. 妊娠類天皰瘡 gestational pemphigoid :是非常少見的自體免疫疾病,常發生於第二孕期後,一開始從腹部發生強烈搔癢感的水泡及紅疹。大多在產後數週至數月內自然復原。胎兒可能因免疫反應導致胎盤功能不良,而有早產或低出生體重的風險。
  2. 妊娠搔癢性蕁麻疹樣丘疹及斑塊  PUPPP:因為膚疹的多樣表現,所以又稱為妊娠多形疹 (polymorphic eruption of pregnancy, PEP),常發生在初產婦的懷孕末期,是常見的妊娠膚疹。典型的症狀是從肚臍周圍癢疹擴散,生產後會迅速緩解,推測可能的原因是懷孕腹部增大後導致皮膚的結締組織破壞而表現搔癢。
  3. 妊娠異位性皮疹 AEP:常見的妊娠相關皮膚症狀,第二、三孕期皆可能發生,由手腳上的小丘疹為主要表現,特別在關節彎曲側,但搔癢感在生產後會迅速緩解,本病較不會復發,目前對胎兒並無已知的影響。如果曾經有異位性症狀也比較容易發生,包括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等。
  4. 膿皰型乾癬 Pustular psoriasis of pregnancy, Impetigo herpetiformis:是非常少見的妊娠皮膚症狀,常發生在第三孕期,跟異位性皮疹一樣產後自然痊癒。發生初期會有紅斑但沒有癢感,發生的部位包括鼠蹊部、腋下或是脖子等淋巴結多的區域。可能會造成胎盤功能不良,因而增加胎兒致病或死亡的風險。
  5. 孕期肝內膽汁鬱積 (ICP):常發生在高齡產婦或多產婦身上,第三孕期常見。症狀為全身癢感但沒有明顯的疹子,一開始只有晚上或是局部的搔癢感。可能增加媽媽膽結石的發生率,或是因胎盤缺氧而產生胎兒窘迫、死產或早產的風險。

在《外科大成・諸癢》:「諸瘡痛癢,皆屬於火。風盛則癢。蓋為風者火之標也。凡風熱客於皮膚,作癢起粟者治宜疏風。風熱內淫,血虛作癢者,又當涼血潤燥。」在懷孕的過程當中,隨著胎兒的成長,媽媽體內的氣血容易受到影響,進而產生風、火、虛等情形,而有種種皮膚表現。中醫在治療孕期皮膚疾病時,除了能緩解準媽媽的症狀外,還能兼顧寶寶的生長發育。

所以在發生懷孕期間皮膚搔癢時,可以先試著冰敷及保濕(擦乳液、凡士林),並記錄搔癢發生的部位及時間,在下次產檢或是門診時提供給醫師做參考。